扇画——方寸之间显风流

  扇面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曹操就有请杨修为其画扇的故事。到了唐代画扇之风更为盛行,当时的扇子还是圆形的,故称团扇。到了公元10-12世纪的北宋时期,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留下的扇面画也很多,扇子的形制出现了芭蕉形的扇子。

  集书法、绘画于一扇,则始于明代,这是因为折扇形式的出现。中国人历来都有这种习性,一件实用品总要给它艺术化,扇面画就是这样经过明清书画家的匠心经营,从而逐步确定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而广泛普及、流传下来,继而也逐步形成了扇面画独立的审美体系。及至清代、民国,扇面画都是书画家乐于染翰和文人雅士乐于把玩、收藏的艺术品。到接下来的明、清两代,扇面大行于世,几乎所有有作为的画家都画过扇面。

  由于尺幅限制,在扇上绘画要求画家精心设计线条、墨色和构图,而且中间不能停笔。事实上,有很多大画家能画大尺寸的画,却一辈子也没画出过扇画。

  历史上许多精品扇面画在其实用功能"走俏"的时代,多半是书画家馈赠亲朋好友的,因实用而自然破损,有意无意丢失甚至自然而然地"不当回事",即便是明清书画名家创作的扇面画留存于世的数量也很稀少,精品更是凤毛麟角了。就扇面画艺术含量来分析,扇面画的创作较之手卷、中堂横披、册页相比,其创作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折扇。扇面画的创作之所以难,难就难在其形制的特殊,非奇思妙想不得妙制。历史上不少书画家不敢触及扇面画,扇面画不是所有书画家都能问津的。故历来书画家画扇面,一般都是非亲非故不动笔。

  扇画进入拍卖市场的时间并不晚,从199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刚兴起时就成为拍卖会不可缺少的主题。目前大多数拍卖公司的春秋大拍上都会出现扇画的身影,不少还会以专场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