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简史(油画艺术语言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在以林风眠、徐悲鸿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油画家建立起的中国油画艺术的基础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油画艺术在经历了各种艺术观念、艺术样式以及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极端张扬之后,从兴奋、躁动、狂热、迷茫、徘徊逐渐恢复到了它应有的平静。我们的艺术家们无拘无束的借鉴西方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在油画语言、观念、风格样式上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尝试,其作品有成功,有失败,有精华也有糟粕。正是经历了这些历练和探索,中国油画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向世界呈现出明显区别于西方油画的艺术风貌。

艺术的生命是深刻的思维和崇高的激情。经历了蹉跎岁月日见成熟的中国油画家仍在探索我们自己的油画艺术,追求艺术个性,创造自己的油画风貌,探索用独特的油画艺术语言向世人传达精神层次上的文化意义,并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内涵。我们不能蓄意地制造艺术语言,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能贴切的表达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感受,体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又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观点,二是语言。

观点既指一个艺术家在自己的性格、艺术素养、及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理解、思考和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艺术观点。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只有具备对事物的敏感性、洞察性,才能有较强的分析事物的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发现事物深层次的问题,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才能有高人一筹的独到见解。当你能够真实地、准确地表达出对现实的感受时,你的艺术语言就有了生命。当然,对同一种事物的观察与理解是因人而异的,其艺术观点也不尽相同,这也和一个人的性格、文化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分不开,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种生活题材,不同的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艺术语言来诠释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很多。中国油画界成功的油画家忻东旺和王宏剑同样表现农民进城的打工族,但由于艺术观点和艺术语言的不同却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效果,忻东旺的作品带有表现的手法,幽默中带有几分调侃,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而王宏剑则以新古典主义的写实手法在表现这些弱势群体时明显地引入了人文关怀,为天下忧而忧。虽然他们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语言不同,但人们在观看他们的油画作品时,同样怦然心动、感慨万千。

“艺术”即“艺”与“术”的完美结合,艺术只有观点是不够的。独特的、感人的艺术语言是艺术观点的载体。艺术家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才能找到贴切表达自己艺术观点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使之更具有震撼力。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决不仅仅是有一个好的创意和独到的艺术见解,如何在创作中充分地体现出这一构想就需要靠坚实的油画技巧。对专业技巧的掌握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指各艺术门类的基本功,如中国戏曲讲究的“唱、念、做、打”,相声艺术的“说、学、逗、唱”,而源于西方的油画语言更是丰富,它包括形、色彩、笔触、质感、肌理、构图、构成等。同时作为中国油画家,不仅要掌握这些技巧,还要将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审美精神融于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油画艺术语言,另外在画面中语言叙述的节奏与韵律,具体于整体的平衡、造型与构成的协调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鲜明的中国气派,独特的艺术个性的油画作品,才能向世人充分展现中国油画艺术的魅力。

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中国的绘画艺术更是博大精深,她是中国油画家创建中国油画艺术的基础和源泉。我们所要继承的是各时代艺术家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精神上的追求。作为当代人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贴近生活,切中时代的脉搏,用自己的艺术语言真切、准确的表达出对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才能产生有内在精神的、有中国油画艺术魅力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