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的分类及鉴赏秘要

一、木雕源流

  我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不少初具雏形的工艺品,
至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艺中拍板的简单刻纹和雕花椁板的阴刻,
发展到产生立体圆雕工艺。
如漆木鹿的造型既生动逼真,
又简括凝练,
各个部位与整体和谐;刀法爽洁、明快,
确有难得的战国时期木雕工艺中立体圆雕的佳品。
秦汉时期的木雕工艺,
在承袭春秋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发展的基础上,
又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汉墓出土的动物木雕作品中,
更可以了解到汉代木雕工艺发展的水平。
动物作品有马、牛、狗等。
这些四足动物造型生动,
身长分别在14-55厘米之间,
都是以分部制作粘合而成的办法雕制的。
因为木材是由纤维细胞组成,
而四足动物是由头、身、足三部分组成,
三个部分的尺寸不可能一样大小,
总体形状是头高、身长、足高,
根据这种特定形式用整木雕制的是汉代木雕工艺的一个创新,
为木雕工艺创作品类众多的艺术品,
创造了有意的经验。
这是木雕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
经唐宋至明清我国木雕作品日趋完美。
明清雕刻作品中,
木雕工艺的主题常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
现存于世的木雕作品“沉重木雕鸳鸯暖手”即是其中代表作。
这件作品为圆雕,
色呈青紫,
以一丸沉重木雕刻而成,
高5厘米,
长8厘米,
宽6.5厘米。
作者构思奇妙,
刀法老练,
传神地刻画了鸳鸯的安详神态。
湘南的木雕则代表了民间风格,
题材内容广泛,
大致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吉祥图案”,
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平安如意”、“松鹤延年”、“龙凤呈详”;二是戏曲人物、古代英雄、小说演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供人们欣赏品味;三是直接表现当地人民现实生活的题材,
包括耕种、收获、桑蚕、纺线、织布、放牧、狩猎、裁缝、商贾、情爱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四是人们熟悉的飞禽走兽,
如鸡、鸭、鹅、兔、猪、牛、马、鹿、蝙蝠、鱼、虾等以及植物花卉、蔬菜瓜果之类。

  湘南民间装饰木雕在题材内容上,
集中体现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共性。
但在每件具体作品的形式、风格、审美趣味、工艺技法上,
又有它独特鲜明的风格。
纵观整个湘南民间木雕,
大都采用具象的表现手法,
但造型上则大胆夸张,
特别是那些头大身小的人物,
人大房小的衬景,
夸而有节,
变化适度。
刻画人物不着意雕刻五官表情,
也不拘泥于人体各部位的长短比例,
而着意表现人物动态的传神写照,
着意突出造型的稚拙、质朴、洗练、明快感,
具象的形体中注入了抽象因素,
活跃的、夸张乃至幽默的动势,
使形象充满生气,
观众在欣赏时不再注意人体结构、比例的精确度,
而为真挚感人的形象所吸引,
这大概就是“大巧若拙”的奥妙之所在。
在构图上,
往往把不同的场景和人物,
或者一曲戏一个故事的几个情节组合在一个画面,
配以图案纹样,
注意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节奏的处理,
追求画面结构的严谨与变化,
构图的饱满与均衡。
即使安置在窗棂上的一个单独纹样,
也要把写实的形象加以变化和组合,
使之饱满厚实,
装饰性与实用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湘南民间装饰木雕形式多样,
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都有,
其中大多是浮雕。
有不少镂空的深浮雕与圆雕拼接一起,
因材施艺,
加强深度空间感,
构成丰满的多层次的近似圆雕的深浮雕,
很是耐看。

  二、木雕的分类及装饰

  木雕,
由于其应用及装饰的范围广泛,
表现形式的多样以及雕刻的木材质地的不同,
所以它分出许多类型。

  从应用及装饰的范围来讲,
可分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
陈设工艺品雕刻三大类。

  从表现形式来分,
有镂空雕刻、浮雕、浅雕、立体圆雕、镂空贴花等。

  因木材质地的不同,
又分硬质木雕与软质木雕两大类。
下面逐一介绍其表现形式,
并讨论它们的应用及装饰意义。

  1、建筑雕刻

  这里讲的建筑雕刻是指建筑的木雕装饰。
木雕艺术用于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古建筑(包括园林、寺庙、宫殿等)的木雕装饰,
在世界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自1980年“香山邦”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安装的“明轩”竣工后,
中国园林古建筑更为世界各国人士所向往,
中国园林热已逐渐在海外形成。

  特别是用木雕装饰古建筑,
如雕梁画栋,
雕饰门楣、屋椽、窗格、栏杆、飞罩挂络等,
所具有的古朴典雅、富丽华贵之格调,
更显示出木雕艺术在古建筑(或仿古建筑)中所独具的装饰作用。
今天,
随着人类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
以及人们对于精神和物质文明的需求的不断提高,
利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古建筑(或现代仿古建筑),
更具有游览、观赏、学习、借鉴和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丰富艺术修养等现实意义。

  适用于古建筑的木雕表现形式,
大致可分为浮雕、镂空雕刻、立体圆雕和浅雕四种。

  2、家具雕刻

  这里的家具,
指的是木制家具。
雕刻家具可以说是应用木雕艺术最广泛的一种大型的实用艺术品。

  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
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味。
我国出口的艺术雕刻家具和红木雕刻家具古拙秀雅,
雕刻精细,
具有独特的东方民族风格。
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上海、北京等地都流行家具雕刻,
台湾省的红木雕刻家具也很有特色。

  我国绝大多数的古典园林里都陈列着雕刻家具,
尤其是苏州园林里陈设的那些名贵家具如台、凳、桌、椅、榻、几、案、屏风等,
无木雕刻着精美、秀雅的图案花纹,
深受国外游客的赞赏。

  3、工艺品雕刻

  这里的工艺品是指木雕工艺品,
即以高度娴熟、精致的工艺技术与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
分纯观赏性的木雕陈设工艺品和木雕实用工艺品两类。
木雕陈设工艺品就是陈列、摆设于柜、窗、台、几、案架之上,
供人欣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
起到点缀与美化环境、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属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范畴。
现代的木雕陈设工艺品注重时代性、人民性,
表现题材内容广泛,
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等。
还有人体艺术作品、木雕实用工艺品,
它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
又可分木制品木雕装饰和其他工艺品的木雕装饰两类。
木制品木雕装饰工艺品比较多,
如落地灯、壁灯、漆器屏风、木刻屏风、镜架、笔筒、木刻钟座等。
用木雕装饰其他工艺品的范围就更广泛了,
如几、座、案、架。
配制装饰的对象很多,
如玉器、牙雕、景泰蓝、花瓶、花盆、玛瑙、翡翠、珠宝首饰、瓷器等等。
这些艺术品配以木雕烘托了主体,
丰富了整体,
增加了艺术魅力。

  三、中国当代四大木雕

  1、东阳木雕

  浙江东阳是木雕的传统产地,
被称为“雕花之乡”。
产区主要在东阳,
故名。
据东阳县南寺塔(建于北宋建隆二年,
961年)遗留的佛像等实物考查,
已有1000多年历史。
东阳著名的明代建筑肃雍堂,
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
清代乾隆年间,
约有400多名匠师进京修缮宫殿、雕制宫灯。
现北京故宫、杭州灵隐寺等处,
尚保存有当年的东阳木雕作品。
1910年后,
在上海和杭州,
集中不少东阳木雕艺人,
雕刻中西结合的家具和用具出口。
建过后,
技艺上有很大发展和提高,
出现了壁挂、条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
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图案采用“满花”手法。
画面布满纹饰,
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生产的品种花色达2700多种,
其中箱、橱、凳、椅、台、几等实用产品,
占总产值90%,
外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业人员有数千名。
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
在设计上,
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
讲究布局丰满,
散不松,
多不乱,
层次分明,
突出主题,
表现情节,
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
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
1957年,
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雕制的“释迦牟尼”大佛,
高19米;制作的玻璃灯,
重2吨多,
获好评。
1981年,
为新加坡 “董宫大厦”雕刻14条大型条屏等,
辉煌华贵。
1982年全国艺术美术品百花奖评审,
东阳木雕荣获银杯奖。

 2、黄杨木雕

  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
因用黄杨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
黄杨木生长缓慢,
俗有“千年矮”之称。
质地坚韧光洁,
纹理细密,
色黄温润,
具有象牙效果,
年久色愈深,
古朴美观。
适宜刻雕小型陈设品。
浙江是黄杨木雕传统重点产区,
主要分布于乐清和温州。
浙江黄杨木雕发源于乐清县,
距今约150年。
起源于龙灯骨架上装饰的木雕小佛像,
清末发展成为艺术欣赏品。
本世纪初,
朱子常创作的“捉迷藏”等优秀作品,
在南洋劝业会和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
建国后,
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
涌现不少优秀作品。
技法上,
除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外,
还创作了镶嵌等过种方法。
著名艺人王凤祚创作的“苏武放羊”,
曾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
1959年,
他为北京历史博物馆创作的大型木雕“毕升”,
作为长期陈列展品。
名艺人叶润周擅长镂雕技艺,
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
有的作为国家礼品,
有的出国展览,
曾荣获浙江省创作设计一等奖。
现在浙江黄杨木雕产品,
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的黄杨木雕产地,
除浙江的乐清、温州外,
还有广东的潮州和上海等地。

  3、龙眼木雕

  福建著名工艺品。
龙眼,
南国异果,
干果即桂元。
龙眼树,
姿态万状,
材质坚实,
木纹细密,
色泽柔和。
老的龙眼树干,
特别是根部,
虬根疤节,
姿态万端,
是木雕良材。
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
龙眼木雕,
是相形度势,
进行雕刻,
以天然逼真取胜。
传统产品以人物为主,
鸟兽花果次之。
这种树根雕和利用树身天然疤节,
雕刻成的作品,
又称为“天然疤”。
产品不论是利用木材本色,
或染成棕褐色,
经磨光打蜡,
光亮异常,
近似红木,
显得古朴、稳重、大方、精美。
主要产地有福州、泉州和惠安等。